《实施方案》立足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定位,围绕“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、国内一流开发区”的总体目标,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,旨在构建“良田比较集中、村庄布局优化、产业集聚发展、生态健康优美”空间格局。
1良田比较集中
“化零为整、科技赋能”,破解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。实施农用地整理7项,将零散耕地进行空间置换、集中保护利用,解决发展空间受限问题,导入高净值科技农业,打造科技农业策源地。
2村庄布局优化
“聚村成片、带农共富”,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。实施建设用地整理、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11项,有序腾退布局分散空心村,促进村庄集中、品质提升,探索村企合作“樟浦模式”,合作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,联农带农共富裕。
3产业集聚发展
“腾挪置换、盘活增效”,为新质生产力集聚“拓空间”。实施建设用地整理、产业导入13项,整备形成连片优质产业空间,支撑千亿级新兴产业园、坪山河科创走廊等“融深融湾”新质生产力平台建设。
4生态健康优美
“陆海统筹、全域治理”,释放山海生态空间价值潜力。实施生态修复11项,以森林生态屏障、淡澳河流域、海岸带为单元,实施全域生态修复治理,探索“生态修复+资源利用+产业融合”模式,打造山边、河边、海边文商旅消费集聚区。
全区域统筹
以大亚湾三个街道整体作为整治区域,打破行政限制,推进片区联动整治模式。按照“宜农则农,宜产则产”的原则,引导零碎耕地向农业片区集中布局,腾退低效零散建设用地向产业平台空间集聚,促进全域空间功能优化,资源要素有序流动。
全要素谋划
聚焦大亚湾“空间无序化、耕地碎片化、土地利用低效化、生态功能退化”四化特征问题,从良田比较集中、村庄布局优化、产业集聚发展、生态健康优美策划规划各类子项目,多元多维支撑高质量发展。
全周期管理
建立“区级统筹、部门指导、街道推进、村社落实”多层级联动的工作机制。联合区环境水务集团、城投集团、科创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,将实施运营、资金筹措等关键议题前置,全链条谋划项目。建立“谋、建、营”一体化实施机制,做好项目实施全流程管控,确保项目具备可持续发展生命力。
惠州市高度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,取得阶段性成效:一是强化顶层设计。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,成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,科学编制并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实施方案15个,其中11个获省厅批复。二是集中整治耕地。7个县(区)各遴选一个“万亩方”或“千亩方”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先行推进,计划新增耕地7717亩,连片耕地26840亩,拆旧复垦98亩。三是项目落地见效。2024年项目建设全面提速,全年开工项目145个,完成投资100.79亿元,纳统数72.93亿元。